15811042779 微zytst567
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,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。患者表现为行走困难、易跌倒、爬楼梯费力,后期可出现脊柱侧弯、关节挛缩,甚至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衰竭。
中医将肌营养不良归为“痿证”“肉痿”范畴,核心病机为脾胃虚弱,气血生化不足,筋肉失养。《素问·痿论》提出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主肌肉,若脾失健运,水谷精微无法濡养筋肉,则肌肉萎软无力;久病及肾,肾精亏虚则骨髓不充,骨弱筋弛;若夹湿热瘀阻,经络不通,可加速肌肉萎缩。 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,以脾肾两虚为本,痰湿、血瘀为标,需标本兼顾。 病例: 男,10岁,确诊杜氏肌营养不良3年。主诉双下肢无力,行走呈鸭步,易跌倒,面色萎黄,食少便溏,舌淡胖有齿痕、苔白腻,脉细弱。查体见腓肠肌假性肥大,蹲起需扶物。 辨证: 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,兼湿浊内蕴。 治则: 健脾益气,化湿通络,强筋生肌。
开方: 方解与功效: 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:大补脾胃之气,增强运化功能;当归、鸡血藤:养血活血,改善肌肉微循环,促进营养吸收;怀牛膝、山药:补肾强骨,引药下行以壮下肢;薏苡仁、陈皮、砂仁:健脾化湿,消除痰浊壅滞;炙甘草: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。全方以“健脾运、化湿浊、通气血”为靶点,提升肌肉能量代谢。
患儿服药2个疗程后,食欲改善,肌力增强,可独立蹲起;持续调方治疗5个疗程后,行走稳定性提高,假性肥大减轻。 中医治疗肌营养不良以“健脾益气、养血生肌”为总纲,辅以“补肾填精、祛瘀通络”。通过补益脾胃,恢复气血生化之源,使肌肉得养;结合活血化瘀药改善局部微循环,促进萎缩肌肉再生;久病者佐以补肾强骨,固先天之本。 中医强调“脾主四肢”,通过激发脾胃功能,从根源提升肌力与运动能力。 (注: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调整,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系统治疗)
如果您或家人正面临此类疾病的困扰,可添加下方微信,获取一对一中医指导。 ①加微信:zytst567(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) ②打电话:15811042779
扫码免费咨询,定制专属调理方案↓
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