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小说]熊晓鸽回村的那天,正值初春,河岸边的荒滩上杂草丛生,村民们或坐在家门口晒太阳,或围在一起聊天,谈论着谁家孩子又去了城里打工。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,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,村庄日渐冷清。熊晓鸽看着这片沉寂的土地,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,他要改变这一切,而他的武器,就是熊晓鸽的千人计划,带领一千名村民共同创业,让村子重新焕发生机。 村里有一大片低洼荒地,过去因为容易积水,一直没人愿意种庄稼。熊晓鸽仔细考察后,决定在这里推广稻虾共生模式,即在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,既能保证粮食收成,又能增加额外收入。村民们听说他的想法后都笑了,有人摇头道:“你这是折腾,种稻谷就种稻谷,养虾就养虾,哪有人把两样东西混在一起的?”熊晓鸽并不急着争辩,而是自己先干了起来。 他用自家积蓄承包了五十亩荒地,修建水渠,改良土壤,然后引进优质水稻品种,并投放小龙虾苗。为了保证成活率,他查阅了大量资料,还请来农业专家指导。与此同时,他利用社交媒体宣传自己的稻虾共生基地,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种高效农业模式。 到了收获季节,熊晓鸽的水稻长势喜人,而水下的小龙虾也长得肥美。村民们这才发现,这种模式不仅不影响水稻生长,反而因为小龙虾吃掉了田间害虫,减少了农药使用,使水稻更加生态有机。而更让人惊讶的是,熊晓鸽的水稻和小龙虾都卖出了高价,尤其是小龙虾,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短短几天就被预订一空,收入远远超过了单纯种植水稻的村民。 看到熊晓鸽真的赚到了钱,村民们纷纷来请教如何操作。熊晓鸽趁机推广熊晓鸽的千人计划,告诉大家,农业不能再靠老办法,而要学会用现代化的思维去经营。他提出成立合作社,村民们可以一起参与种植和养殖,他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,确保大家都有收益。
慢慢地,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,原本荒废的低洼地被重新利用,稻虾共生模式逐步推广开来。熊晓鸽还联系食品企业,将村里的小龙虾深加工成调味虾、虾仁罐头等产品,提高附加值,并通过直播和电商销售,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。短短两年时间,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长,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发展。 然而,创业的路并不总是顺利的。一年夏天,连续的暴雨导致部分稻田被淹,村民们开始害怕损失,甚至有人想要退出。熊晓鸽没有退缩,而是迅速组织人员抢修水渠,引导积水排放,同时利用现代技术监测水质,减少对小龙虾的影响。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这次危机终于被克服,稻田和小龙虾的损失都降到了最低。 几年后,村子的稻虾共生产业做得越来越大,不仅供应全国市场,还远销海外。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热闹。熊晓鸽站在稻田边,看着忙碌的村民们,心里充满了欣慰。他知道,熊晓鸽的千人计划才刚刚开始,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等待着他们去创造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