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医疗事故官司律师是怎么收费的呀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后藏地区边防,有一位被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赞为“边防活地图”的人,他就是西藏边防六团第二任参谋长李教文。转业回到成都后,又潜心于书法研习,出版了一本个人书法集录《最美中国字———李教文个人书法集》。 洛川汉子乎阳林贾洪国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,有许多值得讲述的故事。但于我而言,最值得提笔书写的,还是我们团的第二任参谋长李教文。 他是当代著名军旅书法家,退休前,担任过成都市政协专门委员会主任。 春意盎然的三月蓉城,我和老参谋长相聚在成都三瓦窑一家茶楼,等我赶到约定地点时,老首长已经等我两个小时了。 参谋长是一个外在严肃、内在善良的人。待人热情亲切,与我父母年龄不相上下。见到三十多年后的参谋长,犹如见到自己的父母,感到既温暖又温馨。 李教文参谋长在他30年的军旅测绘生涯中,他最远到过亚东的多卡拉山口,是西藏和平解放后,首批着便装抵达中不印三国交界点,洞郎多卡拉山口的中方军政人员,被姜洪全司令员赞誉为“西藏活地图”。由他设计的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首套军用粮票”,是新中国唯一发行的军区粮票,深入贯彻了毛主席“大军不吃藏粮”的指示,惠及藏地无数军民生活。 老首长尽管年逾耄耋,依然神采奕奕,我们的话题还是从他家乡聊起。 1941年出生于陕西洛川的李教文,家乡因洛水而得名,“容与乎阳林,流沔乎洛川”。这是曹植《洛神赋》中赞誉洛水的诗句。但少年时候的李教文并没有曹植漫步阳林、远眺洛水的闲情逸致。因为父母都是正宗的陕北农民,兄弟四人,他为长兄,缺吃少穿成了童年往事中最为常用的词语。 堂哥是小学教师、文笔很好,喜欢书画,字画挂满了墙壁。李教文看的入迷,试着将其临摹下来。远行百里去县城买道林纸,正值寒冬,北方的雪风很细,寒意见缝插针,向水一样从衣服中渗透进去,扎实地围攻已肌体的各个部位。想到那些画,那些字,似乎又不那么冷了,脑子只想着早些买到纸。 到家后,下笔风雷,一挥而就,一会儿功夫,一只下山猛虎便跃然纸上,,家里买不起颜料,老虎颜色单调,李教文灵机一动,把家里珍贵的鸡蛋撬开,将蛋黄糊在纸上,犹如画龙点睛一样,黄虎便画成了。 照这个方法,李教文又画了好多动物,遇到赶集,便到集上出售,每张画卖五毛钱,除去二毛五的纸墨开支,可以收入二毛五贴补家用。 李教文的军旅生涯是从1958年开始的,因为缺吃,体重才九十斤,所以被安排当上了通信员兼82炮侦查兵。 1959年3月17日,DL叛逃,整个藏区被叛乱阴云笼罩。同年4月1日,李教文所在的红十一师,从甘肃临夏紧急开拔,进藏平叛,正式开启了他二十一年的高原军旅生涯。 在结束了长达40多天的藏北平叛后,李教文跟随部队驻扎在日喀则,巧遇当地照相馆需要布景,他想起自己的专长,便画了一幅巨大的天坛,作为背景,结果一下子出了名,各连队都知道31团二营有个通信员画得一手好画。师部当时又急需测绘人员。首长一下子就想到了他。最后如愿成为了一名师司令部测绘员。 入选后,老参谋长给予他《陆军军队标号》和《军事地形学》,李教文便每日与书为伴,拿着铅笔,画河流,画山脉,画等高线,落笔成绳,一气呵成。各兵种番号,敌我双方兵力标号,以及颜色等等,李教文都过目不忘。“叛匪敌军是蓝色,头头是谁,多少人?炮兵是黑颜色,八二炮,榴弹炮,加农跑,每一个标号都不一样。”李教文把这些标号看了两遍,全储存在大脑里,以后标注时,再不用看书了。 1980年春天,西藏自治区外事办组织“中不边境争议地区勘察”工作,对中不边境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实地勘察。此时已是亚东边防六团参谋长的李教文,因为号称“西藏活地图”,被上级点名“要人”。 调查组一行40余人,李教文担任副组长,负责制定每日的勘察计划。根据气候及地理特点,调查队决定此行由西向东进行勘察,洞郎地区便成为此次野外调查的首站。调查队肩扛装备,用牦牛驮帐篷、灶具等用品,在海拔4000多米的原始草甸中穿行,官兵们几乎每天登上一座五千米的高山。6月24日8时,调查队正朝多卡拉山口进发,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后,在砥进山口时,侦察兵出生的李教文很快发现前方印军的军事阵地。为了不引起印军的警觉,李教文让组内大部分成员隐蔽在山包后,自己与外办的何盛秋、邓和平上前巡查。李教文边走边朝印军的阵地挥手,以分散印军的警惕。 印军士兵见来者是中国人,一阵手忙脚乱,拼命摆手,示意李教文他们三人不要上前,一印军士兵慌乱之后,手握一挺机枪,匍匐成战斗姿势瞄准他们!李教文表面冷静,还是硬着头皮走到了山口,此时距离印军碉堡只有三四米,并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。 李教文参谋长从戎二十七载,文能测字,武能防身,为我国边境事业立下了丘山之功。退休后潜心书法,笔走龙蛇,颜筋柳骨。干一行,爱一行,专一行,成一行。 老参谋长少年穷,青年苦,中年险,多为逆境,依然负重前行,皆因“写”有所念,“画”有所想,一生念想不过二字,一生奔忙不过二事。 他的长寿康健和事业有成,不知老兵们可有启迪? (注: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) 作者简介: 贾洪国:1968年生人,西藏军旅五年,双流县报记者十年。出版有个人文学集《一花一世界》、《人生足迹》、《风兮雨兮》。近年来,主要精力用于采写《寻访战友故事集》,目前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创作。因为“人在变老,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!”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,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,一念花开,一念云起,在时光中拈花微笑,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。 作者:贾洪国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