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斑消除最好的药膏 这两天,常听到有朋友吐槽:年初买基金赚的钱,最近都吐了出去。 这也难怪,毕竟普通股票型、偏股混合型和平衡混合型基金指数,在2023年内的收益率已经由红翻绿了。 (数据来源:东方财富Choice数据,截至2023/5/10,不作投资推荐。) 也就是说,如果你账户的“含股量”多了一点点,“含债量”少了一点点。那今年到现在还没有“开张”,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。 我们再来看各个行业今年以来的表现。 (数据来源:东方财富Choice数据,截至2023/5/10,不作投资推荐。) 截至昨天(2023/5/10),31个申万一级行业里,上涨的有17个,下跌的有14个。 尽管整体红多绿少,但如果往前凑一步仔细一看,情况就没这么乐观了。 大家比较喜欢买的白酒(食品饮料)、医药(医药生物)和新能源(电力设备)都在绿榜。 而红榜上除了排名靠后的半导体(电子)和国防军工,几乎都是生面孔。 所以说,如果按照前几年布局大赛道的思路来买基金,那今年至今也是个困难模式。 问题来了,去年刚经历了的熊市,今年备受期待的反攻又受挫,后市是不是没戏了? “久经考验”的神秘定律 在A股,有这么一条“久经考验”的定律,至今还没被“打破金身”。 而定律的主人公,正是前面所提到的“年内收益转负”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。 自2005年以来,这只指数保持震荡向上的走势。每往上走几步,会往回退一步,然后调整步子再往上走。 (数据来源:东方财富Choice数据,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东财系列指数,代码809002.EI,截至2022/12/31,不作投资推荐。) 尽管不能年年斩获正收益,但下跌的年份也比较有限。成立至今,这只指数还没有连续两年下跌过。 2008、2016、2018年下跌后,次年均有涨幅两位数的反弹行情。 2011年的下跌之后,也孕育了2012-2015年那次最高冲到5000点的牛市。 考虑到2022年是一次“下跌年”,如果这个定律还能继续灵验,那么今年的行情应该不会太差。 而截止到昨天,这只指数的年内收益率是-2.19%,还在“水下”。如果全年能取得正收益的话,那下半年的“上岸”行情应该还是值得期待的。 换一个思考角度 在了解基金的择时策略时,我猜你大概率听说过以下这么几种:收益率止盈法、估值止盈法、金字塔加仓法。 尽管用法不同,但你仔细一寻思,其实万变不离其宗,基本思想都是低买高卖,跌买涨卖。 收益率止盈法是赚到一个理想的收益率后卖出,而过程肯定是涨上来的。涨到一定程度,就卖掉止盈。 估值止盈法借助的是市盈率等估值指标,便宜的时候买,贵的时候卖。而除了利润或净资产的巨大变动,贵和便宜往往是通过股价的涨跌来实现的,所以本质上也是低买高卖,跌买涨买。 金字塔加仓法就更形象了。跌到下面的时候,买,仓位重,是塔底;涨到上面的时候,卖,仓位轻,是塔尖。 PS: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智能止盈策略,可以打开天天基金App,在某只基金的主页下方点击“定投”,打开“智能定投开关”,点击“定投方式”哦。 (图片来源:天天基金App,截至2023/5/11,不作投资推荐。) 所以说,那些生猛的涨幅,惹眼的收益率更像是某种止盈信号,后市可能凶多吉少。 而触目惊心的跌幅,“收益转负”,则更像是某种加仓信号,转机或许也在慢慢孕育。 举个例子,最近有朋友给我们留言,说每次要回本的时候,跳水就不期而至。 其实,仔细一想,回本本身就是一个涨的过程。 如果恰好买在了偏高的位置,成本比较高,那么每次“回本”就是再次涨回到高点,有可能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止盈信号。 而反过来想,“收益变负”更像是一个积极的择时信号,不用为此太过焦虑哦。 当然,这里说的是整体行情。单个行业或单只基金还有其他风险,规律性可能会有所折扣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