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28电影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://www.2828kan.xyz 最近,网上一个晒“沉浸式带娃”日常的年轻爸爸火了。 他是B站up主@淦淦惹,育儿视频在B站动辄百万播放量。 尤其是他po的这张,生娃前与生娃后的对比图: 每个老母亲老父亲看后直呼:太真实了。 有娃前,精致得像个潮男; 有娃后,憔悴得像个中年人。 看了他的视频,老母亲我真的忍不住想喊出心声: 什么丧偶式育儿、为母则刚式好妈妈,我真的看腻了。 这种“沉浸式带娃”的爸爸,请给我来一打! 搞什么雌竞,全体爸爸,请按照这位爸爸的标准内卷起来! 终于有男性感同身受 妈妈每天都经历什么 他的“沉浸式体验已婚男人带娃”的日常崩溃系列: 让很多老母亲看着看着就哭了。 羡慕哭了。 终于有男性,能感同身受我们的辛苦了。 终于有男性明白,带娃的清晨、上午、中午、下午、傍晚、晚上、凌晨: 每个时刻,各有各的崩溃。 视频里,清晨,小冤种儿子已经开始了自动叫醒服务。 他顶着爆炸头,眼含怨气地望着不是扒台灯、就是站到床头的儿子,忍受着声波攻击。 他睡眼朦胧地爬起来,给儿子换尿布、穿衣服、喂水喝、带去买早餐买菜…… 为儿子能乖乖坐在婴儿车里不用抱,兴奋地比耶。 上午,又是喂奶、又是教认卡片,10点多为儿子好不容易睡着了,高兴得眉飞色舞。 中午,一顿又切又炒操作后,小冤种也睡醒了。 又到了一顿一度的艰难喂饭时刻,喂完还要给儿子洗澡、洗围兜、拖地善后…… b站@淦淦惹 下午,老父亲在前面噼里啪啦地打电脑,小冤种在身后稀里哗啦地扔卡片。 一边给客户剪视频,一边盯着不安分的小冤种。 感觉仿佛过了一个世纪,一看时间才过了2小时,下午才过去一半…… b站@淦淦惹 好不容易熬到了傍晚,等待的儿子嗷嗷地哭闹,在厨房做辅食的老父亲渐渐发疯。 结果做的辅食儿子死活不吃,小零食倒是一口接一口吃得勤。 晚上,老父亲已经快麻木了,小冤种还不停地在危险边缘试探,一个不注意就磕头、手插进插座里…… 哄睡更是足以写一笔洗冤录,儿子就是个人形摔炮: 一放到床上就哭,必须要时时刻刻抱着。 一点点动静就醒,老父亲血压好几次到了临界值。 终于等到小冤种睡着了,老父亲还没吃个宵夜、玩会手机: 睡了一两小时的儿子,凌晨又醒了,又一轮辛苦哄睡开始了…… 而这,仅仅过去了一天。 这沉浸式带娃的一天,不过是老母亲日复一日的日常。 难怪自从他沉浸式带娃后,儿子从“宝贝”变成了“冤种”; 难怪网友看完他的视频感慨:野原广志在体验了美伢的生活后,感叹幸好我是个上班族…… 可像他这样沉浸式参与带娃的爸爸,还是太少了。 现实中更多的 是各种猪队友 一谈到爸爸带娃,很多男人觉得:我不会,我学不来,这些适合女性来做。 可就像上文中的爸爸一样,什么爸爸带娃及格就行都是假的。 只要愿意,都能像他一样,在沉浸式带娃中,修炼升级。 可惜现实中,像他这样的爸爸,还是太少了。 更多的爸爸,比起做什么沉浸带娃爸爸,更愿意做神隐爸爸、猪队友。 前两天,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《我的家》。 将家里的成员比喻成西游记中的人物。 妈妈就像是孙悟空,一路坎坷,不畏艰险,吃喝拉撒全负担,有时还费力不讨好; 爷爷奶奶就像沙僧,默默付出,不求回报。 而爸爸呢,就像猪八戒,没什么用,就知道吃。 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,也忍不住感慨: 连孩子都看出来的事,爸爸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下吗? 前两天,还看到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。 5月22日,四川一位爸爸嫌妻子辅导孩子太凶,亲自上阵。 结果5分钟后,被孩子气到直撞衣柜。 不带娃时,站着说话不腰疼; 自己带娃,才知道头疼、气得心口疼、哪哪都疼。 抖音@果然视频 而被气得最狠的,莫过于丧偶式育儿的老母亲们。 知乎上曾看到一个扎心提问:“什么最容易摧毁一个妈妈?” 一个高赞回答说:“比起生活的辛苦,越来越多的妈妈,正在被精神内耗拖垮。” 确实,孩子什么事,都是妈妈的事。 孩子一出什么事,都是妈妈的锅。 在微博#我活成了单亲妈妈#这个话题下,不少妈妈吐槽: “孩他爸是选择性耳聋,叫他给孩子检查作业,叫三遍不动弹。 一说出去,跑得比谁都快。” “我算是看明白了,老公最爱的不是我和孩子,是他的手机。” “我老公就会动嘴,一边嘴上说我很辛苦,一边却不带孩子。” 全国妇联公布过一组数据:40岁以下的爸爸中,最近一年不管孩子的占到70%。 而据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,一个家庭中由母亲负责照料孩子生活的比例是76.1%。 在这种现状下,明明分担育儿和家务,不过是正常爸爸应该做的事。 只因为正常爸爸实在不多,能做到的竟被称作好爸爸了。 提高对男性的标准 男性也要内卷起来 我们这个社会,对好爸爸的标准还是太低了。 仿佛只要能挣钱、会回家、不出轨、不家暴的就是好爸爸了。 而对好妈妈的标准,又过高了。 在家带娃被说没价值,拼职场又被说不顾家; 社会提倡生二胎三胎,医院提倡顺产和母乳喂养; 专家建议孩子不要让老人带,孩子渴望妈妈时刻陪伴; 老公希望媳妇貌美如花还能带娃顾家,公婆希望儿媳带好孩子还能赚钱养家。 可女性在被推向社会的时候,男性并没有被拉回家庭。 女性适应成为妈妈后的变化,男性并未真正地做到,适应成为爸爸后的变化。 与此同时,女性因为母亲身份承受不公和歧视,会导致母职薪资惩罚(motherhoodwagepenalty); 而男性却会因为“成为父亲的男性更可靠、拥有许多优秀品质”,产生父职薪资溢价(fatherhoodwagepremium)。 什么时候,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: 贤妻良母不应是女性独有的夸赞,甚至是母职绑架; 贤夫良爸也应是男性要具备的品质,要达到的标准。 什么时候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: 一个能平等分担育儿和家务的男人,不是“奢侈品”,而是“日用品”。 什么时候,在社会普遍共识方面: 为母则刚等妈妈形象的标签词之外,有更多沉浸式带娃爸爸等,爸爸形象的词出现。 前两天,看到鲁豫对陶勇医生的采访。 陶勇说:“我要给太太做不做家务的选择的权利。 她可以自己选择想做的时候做,不想做的时候也有我做。” 希望这样人类高质量爸爸,再多一些。 希望妈妈们的再生产价值得到承认,隐形的情绪劳动被看见; 越来越多爸爸站出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